- A+
余晓光
今天一个许久不联系的朋友突然微信咨询我关于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看法,我的态度就是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到7.3附近,按照现在的汇率有12%的空间。日元从2012年到如今贬值60%,欧元2014年到现在贬值40%,人民币从去年高点6.1算起到7.3也只是等于2007年经济危机时候的汇率水平,幅度20%,已经很体现“大国责任”了。人民币贬值已经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在大众行为的自我强化下这个结果会加速发生。
结合美国历史上几次加息周期,和当时候新兴市场(日本,韩国,台湾)的股票市场做个关联,发现其中的一些关联性。而这些市场首先也都经历了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过程,日本在1984-1995年本币对美元升值63%,台湾在1985-1992年升值幅度达到38%,韩国在1985-1989年升值幅度达到25%。中国从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8.3 升值到去年最高点6.09。
从历史上看,1988.3—1989.5,美国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1989年末日本股票市场达到历史最高点,至今未曾恢复。
1994.2—1995.2,美国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97年发生了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恒生指数在2000年才恢复到97年高点。
1999.6—2000.5,美国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恒生指数从2000年的1万8千点跌到2003年8500点附近,日经指数也从2000年的2万点跌到03年的7600点附近,国内的A股也经历了相同时间段的熊市。
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开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从恒生指数和历次加息时间来对照,基本都是一个阶段性高点。
加息本身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有限,但如果这时候本国资产处于泡沫期,或者前期货币因为经济出口活跃而产生大量外汇结余使得货币升值,加息对新兴市场是会起到压死骆驼的稻草作用。美国股票指数本身并不受加息的影响,通常是被企业内部盈利所驱动,并不像新兴市场对利率环境那么敏感。